原標題:今天 感受閱讀的力量 一名媽媽帶著孩子在山東省煙臺市的一家書店閱讀。 唐 克攝(人民視覺) 在甘肅省蘭州市天慶博物館,工作人員整理影印本文淵閣《四庫全書》藏書柜。 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攝 河北省邯鄲市南蘇曹小學舉辦“小手拉大手共度讀書日”活動,學生和家長一起閱讀兒童繪本,培養(yǎng)閱讀興趣。 馬 晨 楊 揚攝影報道 兩名小讀者在江蘇省南京市玄武湖公園閱讀。 新華社記者 孫 參攝 數(shù)據(jù)來源: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每年的世界讀書日,人們都會回想:過去這一年,我們讀了多少書;也會計劃,未來一年,我們打算讀多少書。今年的世界讀書日剛剛過去,和往常一樣,大家都在反思,我們究竟把多少時間留給了閱讀?究竟是什么讓我們難得拿起身邊的書? 閱讀于生命的意義,已經(jīng)不必再在這里闡述,即使在電子閱讀時代,閱讀的載體變了、渠道變了、方式變了,但閱讀之于人類靈魂與未來的要義卻從未發(fā)生改變。本期,我們邀請幾位國內(nèi)文化界知名人士,聽他們聊聊自己的閱讀故事,以期在這樣的分享中實現(xiàn)情感與思想的碰撞。 ——編 者 讀書:需要用生命去熱愛 閻晶明 “只有白享的福,沒有白受的苦?!边@是路遙在致朋友的一封信中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道出了人生道理,也道出了讀書寫作的道理。 今天的人們,讀書的條件不知好了多少倍,然而讀書卻仍然是一件需要呼吁的事情,今天的青少年,學習的動力不可謂不大,然而課本之外并無讀書習慣卻成了教育的隱憂?!堵愤b傳》里記述的路遙讀書,卻是另外一種情景。饑餓是少年路遙的常態(tài),貧窮是他成長中如影隨形的伴侶。然而,路遙在讀書上表現(xiàn)出來的饑餓感甚至可與其食不果腹的生存現(xiàn)狀相比。路遙是學校圖書館里的???,并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可以讀到的圖書、刊物、報紙,縣城里的文化館、新華書店,只要有書報刊能借讀、蹭讀、“偷”讀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無時不在爭取的閱讀不但讓他成為作文高手,更讓他對外面的世界產(chǎn)生了無限遐想,他記住了宇航英雄加加林,并在多年之后,為自己筆下走不出鄉(xiāng)土的農(nóng)村青年起了一個充滿理想色彩的名字:高加林。當路遙成為一名作家,寫出轟動一時的小說《人生》之后,通過閱讀獲得的放飛是徹底的,全方位的。 《人生》的巨大轟動沒有讓路遙飄飄然,他立下了更大的創(chuàng)作志向,寫一部超越自己的長篇巨制。為此,路遙做了超乎尋常的創(chuàng)作準備。而所有這些準備,同樣是從閱讀開始。他集中閱讀上百部中外長篇小說,分析主題,研究結(jié)構(gòu),真切體會到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要求作家既敢恣意汪洋又能綿針密線,以使作品最終借助一磚一瓦而造成磅礴之勢”。為了讓筆下描寫的生活入情入理,他閱讀大量社科著作。為了讓自己塑造的小人物真正融入大時代,他找來近10年的報紙合訂本,逐年逐月逐日逐頁地翻閱。正是這樣的閱讀,為他做一個時代記錄官的創(chuàng)作理想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 生活在今天的人們,特別是處于成長期的青少年,享受著迅捷發(fā)達的通信,接受著亂花迷眼的信息,心性和精力無時不被各種誘惑牽扯和吸引,讀書這種傳統(tǒng)項目反而成為相對邊緣化的活動。每一年的世界讀書日,主題似乎永遠都在呼吁閱讀,強調(diào)讀書之美。這也從一個側(cè)面證明,讀書的條件和動力最根本的來自讀書者的內(nèi)心。遙想路遙,閉塞中搜求的閱讀,貧困中堅持的閱讀,向大師學習并尋找規(guī)律的閱讀,向經(jīng)典致敬又獨立思考的閱讀,才是讀書正道。路遙是一位用生命寫作的作家,同時也是用讀書點亮生命之火并因此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讀書人。 天天讀書 日日求新 閻崇年 又到世界讀書日,我想起《禮記·大學》中的一句話:“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庇纱寺?lián)想到:我們應(yīng)當天天讀書,日日求新。人生在世,不斷日新的動力之一就是讀書。我從5歲開始讀書,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讀書80年了。 讀書,說來容易,堅持卻難。在兩種情境下,不易堅持讀書:一種是順境,一種是逆境。在順境時,心情高興,也很忙碌,吹捧多,應(yīng)酬也多,而靜下心來,堅持讀書,不大容易。在逆境時,心境凄苦、也很困惑,批評多、煩惱也多,而耐著性子,堅持讀書,更不容易。 我在讀《清圣祖實錄》時,看到康熙談讀《資治通鑒綱目》的一段話:“朕于萬幾之暇,潛心六經(jīng),大義微言,孜孜殫究,以講求古帝王治天下之大道。于綱目一書,朝夕起居之時,循環(huán)披覽,手未釋卷?!彼终f,自己讀書有個安排:“立有程課,自元旦以至歲除,未嘗有一日之間。即巡幸所至,亦必以卷帙自隨,迄今三年有余。”當時的康熙38歲,事業(yè)如日中天,但他仍然堅持讀書,實屬不易。究其原因在于:“以是考前代君臣得失之故,世運升降之由,紀綱法度之所以立,人心風俗之所由純。事有關(guān)乎典常,言有禆乎治體者,靡不竟委窮源,詳加論斷,如是者有年矣?!弊x書是為了治國理民,長治久安,也就有了閱讀的動力。特別是作為一個帝王,日理萬機,百事纏身,他除自身生病和宮廷大喪外,能每日讀書,手不釋卷,終身堅持,令人敬佩。 讀書,不僅是百姓的事,而且是官員的事。宋初宰相趙普,開始不大讀書。宋太祖趙匡胤勸他要讀書,多讀書。于是,趙普給自己的讀書做出規(guī)定:下朝之后,回到相府,先不去上房見夫人,而是先到書房,反鎖閉門讀書,至少一個時辰。他不但讀書,而且踐行,是宋朝一位賢相、良相、名相,史稱趙普之于宋太祖,猶如魏征之于唐太宗。他71歲病故后,家人打開書房,見書案擺著《論語》。常年閱讀,書都翻爛了,才有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譽。 要讀的書太多,現(xiàn)每年出版的書數(shù)十萬種,光讀其書的提要也讀不過來。這就要選擇。我建議:一是選擇歷史經(jīng)典和名著,二是選擇當今名著和要著,三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如果每周讀一本書,一年50本書,讀上一年,其心靈收獲,如春華秋實,五谷豐登。當然,讀書貴在知行合一,知行分離,紙上談兵,斷不可取。 我們既要認真讀書,又要知行合一,在偉大祖國的新時代,天天讀點書,日日有新進。 寫作者首先是閱讀者 賈樟柯 初中的時候,我開始有了滿縣城游蕩的習慣。有時候,一群朋友會趴在墻頭聊一下午,只是為了看向那被圍墻遮蔽起來的一望無際的荒草。多年之后,我才發(fā)覺這種游蕩,其實是在尋找一種陌生感,在熟悉的縣城里,那些突然而至的陌生風景,可以帶給我豁然開朗的心境,抑或是使我陷入對遠方與未來的憧憬。 很快,我發(fā)現(xiàn)了讀書的樂趣。讀書猶如我在縣城里的無數(shù)次游蕩,那里是更迷人的陌生之境。每打開一本書,書里面的世界都會帶給我新鮮的認識和經(jīng)驗。最初我發(fā)現(xiàn)在縣城新華書店的一個角落里,擺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諸如唐傳奇、宋詞元曲等古文、白話對照本。翻開綠油油的封面,和著墨香去讀這些古人的文字,了解他們的傳奇,體會他們的詩情畫意。古人與自然景致的呼應(yīng)對話,他們在命運沉浮中發(fā)出的境遇感慨,都是我未曾經(jīng)歷過的。最初的古文閱讀在某一個方面擴展了我的經(jīng)驗,讓我對世界變得敏感。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我十五六歲的時候,我們進入到了全民哲學熱潮的年代。國營的新華書店外面出現(xiàn)了很多個體的書攤,這些書攤另有一方天地。在這里既可以看到瓊瑤的小說,也可以看到弗洛伊德的著作。積攢下零花錢買來一冊薩特的著作,我讀得懵懵懂懂,但正如讀尼采的語錄:我們時而穿過白紙,時而穿過荒野。閱讀在不知不覺中擴展了我的精神疆域,讓思緒有了更廣闊的空間。 從那個時候起,我的閱讀由詩詞而小說,由小說而哲學。閱讀占據(jù)了我的大部分業(yè)余時間。每一個寫作者首先都是一個閱讀者。跟每一本書里的靈魂相遇,聽他們傾訴,感受他們的情感,慢慢地也讓我開始有了寫作的沖動。而我也從一冊路遙的《人生》,開始學會了思考。 中學畢業(yè)以后,父親送我去太原學美術(shù)。有一天,我們幾個同學去太原的外文書店玩,發(fā)現(xiàn)了一個進口圖書的專柜,里面陳列著印刷精美的進口畫冊,有塞尚、梵高、高更、畢加索,我們只能透過封面感受斑斕的色彩。營業(yè)員是一位中年男士,他告訴我們:“你們可以看這些書?!彼麖某閷侠镎页鲆浑p白手套。我接過手套戴上,他把玻璃柜打開,我小心翼翼地捧起畫冊。后來我們才知道,這家書店有一個規(guī)矩,只要是感興趣的讀者,只要你愿意戴上白手套,就可以翻看這些進口書籍。 這個書店和這雙白手套讓我理解到,知識是應(yīng)該被分享的。一冊書最重要的不是賣多少錢,而是能影響多少人。過去,由于文化資源流通的問題,縣城里的人可能看不到豐富的圖書。而現(xiàn)在,我們可以通過網(wǎng)絡(luò)購書,雖然我還是喜歡手持一冊實體書,感受它的重 閑書不閑 顏 寧 一說到讀書,我的第一反應(yīng)總是自己小學時,一邊走路一邊看書,不小心撞到“人”,連說對不起,一抬頭,原來是電線桿。讀的什么書,自然是小說。為何要走路讀書,因為我從小視力不好,父母遵醫(yī)囑防止我用眼過度,嚴格限制看電視和讀雜書的時間。但對于小小的我來說,電視可以不看,書卻不能不讀。我格外喜歡到處借各種閑書,犄角旮旯各種藏,與父母“打游擊”。上學走路這15分鐘更是不能浪費,每天都是在書包最里層用課本、作業(yè)本掩護著一本閑書歡歡喜喜出門去,一路讀到校門口。 回想起來,我的閱讀習慣應(yīng)該是在學前養(yǎng)成的。連環(huán)畫、童話書都是上學之前喜歡看的,那些精美的圖畫、簡約的文字讓我著迷。等成為一名小學生,終于有了縣城少年宮圖書館的借書證,所有的傳奇演義基本都被我借過一遍,從《三俠五義》到四大名著的縮減本……除了讀書,我還喜歡聽評書和小說連播,四年級時,廣播里播放《笑傲江湖》。如今,二十幾年過去了,我的腦子里還能回響出那位男播音員惟妙惟肖地模仿各個人物的不同音色。 六年級暑假,我讀完了生命中第一本原著,繁體版的《西游記》,從此對古典小說和雜劇著迷。尤其喜歡那些帶有標注的小說,記得有一版的《鏡花緣》就把書中的典故及今天不常用的詞一一標注出來,讀來十分有趣。讀到興起,我干脆準備了幾個筆記本,凡是見到有趣的注解就整整齊齊地抄錄下來。 也許是因為少年時的興趣和對于文字的熱愛,我一直覺著自己的理想職業(yè)是文字工作者,所以高中文理分科時,我不假思索選了文科??上?,那時倡導的是“學會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的我最終被班主任勸回了理科班。當然,遺憾中也有幸運,我感激高中三年的班主任關(guān)儀老師,她帶我走進化學世界,領(lǐng)略化學的美妙,時至今日,我都是在用化學思維研究生命課題。 高中的忙碌已經(jīng)令我無暇讀閑書了,當時的樂趣是每天背一首古詩詞,也自此留下一個后遺癥,直到現(xiàn)在,我說話都特別喜歡強調(diào)韻律。但是也很遺憾,文字的悟性應(yīng)是一種天賦,背了那么多首詩詞,我自己卻寫不出一首,這或許也終將成為我生命中的一大遺憾。 到了大學,讀的書愈發(fā)雜了,從《自私的基因》到《時間簡史》,從《吾土吾民》到《雅舍談吃》。后來,又開始嘗試著讀英文原版書籍,從此也打開了一扇門,一扇了解世界的大門。 回想過往,雖然讀的書雜亂無章,卻令我的精神世界飽滿豐富。一直以來,對于能被書籍記錄下來的東西,我總是心存敬畏,因為它們超越了時空,令古今對話、東西貫通。既然自己沒有寫書的天賦,我只好退而求其次,認真做好科研,努力讓自己的工作盡可能多地進入教科書,希望若干年后的一天,我對生命的思考,能在書籍中,與未來的年輕人相遇、共鳴、對話。 量,感受油墨之香,但個人的閱讀喜好并沒有阻礙我對電子讀物的好感。打開網(wǎng)絡(luò),點擊、下載,去閱讀、去分享,那就足夠了。 版式設(shè)計:蔡華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