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下、田間地頭、生產(chǎn)車間、農(nóng)家庭院,一張小圓桌、一個移動音響、幾排長凳,“百姓名嘴”宣講員嗓子一亮,一場宣講就開始了…… 今年以來,在江蘇省揚中市新壩鎮(zhèn),經(jīng)??梢钥吹竭@樣的場景。沒有專家學者、沒有華麗舞臺,“百姓名嘴講堂”這個“民”字號的宣講團隊隨時開講,以小切入點、移動式的宣講方式,把紅色基因活化為可聽、可讀的“活教材”,持續(xù)向廣大干群傳遞紅色力量,已成為鄉(xiāng)村道路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近日,來到新壩鎮(zhèn)新安村,黨員曹國華家庭院里傳來的嘹亮歌聲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也吸引了數(shù)名村民圍觀,庭院瞬間熱鬧起來。原來,這是新安村第二支部第六黨小組正在開展微型黨史學習課,黨小組組長顧紀兵帶頭領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黨員們講解黨史,當講到精彩片段時,他情不自禁唱起了國歌。
就在同一天,立新村高效農(nóng)業(yè)園也迎來了一堂特殊的黨課——田間微黨課,農(nóng)業(yè)大棚頓時搖身變成“紅色課堂”?!拔覀冏x黨史、學黨史,要從英雄先烈們的身上汲取初心傳承的力量……”現(xiàn)場黨員們一邊義務勞動,一邊聆聽老黨員講述村莊變化、發(fā)展歷程,年輕黨員感觸頗深,紛紛表態(tài)發(fā)言談感悟……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這樣的“板凳會”“小課堂”幾乎每天都有:聯(lián)合村各黨支部始終堅持“不漏一人”,將專題黨課送到行動不便的黨員家中,打通黨史學習教育“最后一公里”;新寧村將黨史宣講搬到紅色基地,“沉浸式”學黨史、講黨史、悟黨史;向陽村主動為年老、身體不便的老黨員開展送“書”到家、送“學”上門,為他們講述黨史故事,認真當好黨的“廣播員”;永平村邀請退休干部、老黨員、各類模范分享“紅色記憶”,形成“讀家鄉(xiāng)的歷史,講身邊的故事,看別人的事跡,談自己的體會”的宣講模式;新壩社區(qū)定期開展“黨史故事一起讀”活動,將地點設在群眾家里,讓“家門口”的黨史課活起來……授課方式由“陣地式”變?yōu)椤傲鲃邮健?,由“坐等上門”改為“送學上門”,黨員干部、群眾面對面拉家常、談心得、講政策、傳技能。
據(jù)了解,在新壩,“小課堂”已經(jīng)累計開展黨史宣講800余場。百姓名嘴走上講臺,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接地氣的事例、喜聞樂見的形式,講解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提升群眾的思想覺悟,實現(xiàn)“黨員在哪里,黨史學習教育就到哪里”。 接下來,新壩鎮(zhèn)將持續(xù)探索,以更加“接地氣”的形式把黨史學習教育送到“神經(jīng)末梢”引發(fā)共鳴,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響徹田間地頭;用可移動的“紅色陣地”,促進黨員群眾在學中做、做中提升、提升中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