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崟(1761——1829),字寶巖、寶崖,號夕庵、夕道人、夕庵主持、樵山外史、觀白居士等,丹徒(今鎮(zhèn)江市)人。工山水、花卉、竹石、佛像,尤長畫松。其作品用墨濃郁沉厚,多以真山真水為題,描繪大自然的錦繡風(fēng)光,是“京江畫派”的開派人物。 “京江畫派”,畫史上稱為“丹徒派”或“東江畫派”,以描繪本土山水為追求的 “實景山水”畫風(fēng)是京江畫派最鮮明的特點和標(biāo)志?!舵?zhèn)江名勝》圖冊便是“實景山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該圖冊共繪有十二幅,每幅縱34.8,橫19.4厘米,對開,一畫一題。圖繪鎮(zhèn)江名勝:日精山、月華山、黃鶴山、夾山、招隱山、廻龍山、北固山、焦山、蒜山、金山、五洲山、西山,共12景。此冊各頁,畫法各異,景致常新。每一頁均布局嚴(yán)謹(jǐn),筆墨工整有力,虛實相生,境界幽美。作者善于用點作畫這一特色在圖冊中也有表現(xiàn),以無數(shù)大小、或輕或重的焦墨布滿畫面,濃郁而有層次,使山川樹木顯得郁茂華滋,境界也富有進深感。 各頁上鈐有“張崟之印”白文方印,“清河仲子”白文方印,“寶巖”朱文長方印,“夕庵”白文長方印,“張崟之印”朱、白文相間方印,“寶巖”白文方印,“夕庵”朱、白文相間方印,“夕庵書畫”朱文方印。該畫款題:“壬午七月廿又三日,丹徒張崟呈本”,畫贈陳文述(頤道)先生。 該冊頁為張崟晚年的精心力作,功力深厚,用筆精到,設(shè)色典雅,所繪鎮(zhèn)江地區(qū)名勝具有地方史料參考價值,是“京江畫派”傳世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