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看書了嗎?4月23日又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從散發(fā)著油墨香味的實體書到輕便快捷的電子書,文字的載體變了,文字的力量從未改變?,F(xiàn)在大家都在看些什么書?跟隨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來玄武湖公園走一走,聽聽大家怎么說。 孩子的書單,好書薈萃 周末的玄武湖公園里聚滿了前來春游的市民,其中不少是全家一起出動。在微風柔柔的湖旁,還能看到陪孩子一塊閱讀的家長。如今的孩子們都在看些什么書呢?記者看到,有一位家長與孩子共讀的是童書,孩子年齡還非常小,家長一邊指著書一邊讓孩子聽自己念。 稍大一些的孩子閱讀的書目可就五花八門了。正在讀五年級的學生小李表示自己非常喜歡看冒險類和科普類的書,正在讀六年級的小王則說自己喜歡看校園題材和偵探題材的小說。孩子們的愛讀書單也是精品薈萃,小王告訴記者,最近自己正在閱讀《湘行散記》,這是沈從文所寫作的散文隨筆集,他的文風趨向浪漫主義,語言風格古樸而傳神,代表作《邊城》選段也是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中的重點篇章。 對科普文學情有獨鐘的小李告訴記者,最近自己正在閱讀一本叫做《湯小團》的書,這本書里有很豐富的歷史知識,讓自己受益匪淺?!稖F》全套有56本,由谷清平寫作,谷清平從2014年起開始了中國歷史冒險兒童文學系列《湯小團》的寫作,這一系列的書是非常適合孩子閱讀的歷史科普類叢書,既能夠增長見識,同時也生動有趣,從孩子的視角出發(fā)去解讀漫長歷史中發(fā)生的故事。 大人的閱讀,更加多元 相較孩子而言,大人們在閱讀方面的選擇就更加多元化了。在閱讀的介質(zhì)上,孩子們給出的答案基本都是閱讀紙質(zhì)書籍,到了成年人這兒,習慣于電子閱讀的人明顯增多。大學生小齊告訴記者,自己雖然也會去購買紙質(zhì)書,但是平時還是會以電子書閱讀為主。 在閱讀的選擇上,大人們給出的理由也更加多樣化了,公司職員美好女士除了滿足自己的閱讀興趣之外,現(xiàn)在更多的是在陪孩子閱讀,在閱讀書目的選擇上也會更多的去考慮便于和孩子一起共讀。大學生小齊在選擇閱讀的時候,除了本身的文學風格上的取舍外,還會考慮文章的篇幅長短問題,在他看來,篇幅短小文筆凝練也是一本書能吸引他的點。 當然,大人們的閱讀習慣可能還會與自己的職業(yè)有關(guān)系,文案編輯蓮舟告訴記者,自己會比較偏愛哲學類、文學類的書籍,比如《走出唯一真理觀》就是最近自己的愛讀書目,《走出唯一真理觀》是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著名哲學家陳嘉映寫作的,這本書匯編了陳嘉映在2007年到2018年所作的演講、訪談和評論,是一本需要人沉下心來、細細思索的哲學類書籍。 也有的人因為工作的緣故,閱讀選擇的范圍有所縮小,刺猬先生告訴記者,因為自己是一名醫(yī)生,平日里工作非常的繁忙,休息時間不多,自己現(xiàn)在還在看的書基本都是專業(yè)類書籍,如今很難抽出連續(xù)的空閑時間去閱讀非專業(yè)的、文學類散文類的書籍。 老人家都會看些啥 在這次街采中,還有幾位老人家和記者聊了聊關(guān)于閱讀的那些事。在玄武湖畔的一對老姐妹花告訴記者,如今自己退了休,年紀也大了,都不怎么看實體書了,看手機的時間比較多,一般來說會通過手機閱讀去獲取一些資訊。 七十多歲的吳爺爺情況也與之類似,小說是不怎么看了,但是還保持了看報紙、看新聞的習慣。也有些老人家對于現(xiàn)代科技沒啥興趣,一位老先生就表示,自己不怎么會用手機和電腦,不過家里有很多書,自己也還保持了看書的習慣,但是看的也沒有以前那么多了。 另一名宣爺爺則告訴記者,自己年輕的時候是很愛看書的,那時候經(jīng)常會看一些講二戰(zhàn)歷史的書,自己對于歷史探秘類的文學很有興趣,但是現(xiàn)在自己年紀已經(jīng)很大了,眼睛越來越不好,別說手機電腦了,實體書都沒辦法長時間看了。 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常有人在問,花時間去慢慢看一本書到底有什么意義?正如作家毛姆所言:“書籍是一所人類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閱讀是我們自省的一面鏡子,閱讀也是讓我們觸碰更遙遠的世界、更廣袤思想的通道,翻開一本好書,永遠為時不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