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幅宏大、規(guī)模厚重、內(nèi)容豐富、視角寬闊的雨花英烈題材長篇文學作品包括長篇小說和長篇傳記文學,迄今為止已經(jīng)出版很多部著作,成為宣傳和弘揚雨花英烈事跡的重要文化載體。 回溯幾十年前雨花英烈題材長篇作品的發(fā)軔之作,以國家圖書館的全國書目記錄為依據(jù),能夠查找到最早一部以雨花英烈事跡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是1956年出版、以鄧中夏為主人公原型的《紅色的風暴》,而最早一部雨花英烈人物長篇傳記是1981年出版的《鄧中夏傳》。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部書的作者都是著名作家魏巍和錢小惠。 顯然,這兩部作者完全相同的作品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它們共同揭開了雨花英烈題材長篇作品創(chuàng)作歷程的序幕。 《紅色的風暴》誕生于長辛店 長篇小說《紅色的風暴》的誕生地就是鄧中夏青年時從事工人運動的北京長辛店。鄧中夏是中國共產(chǎn)黨最早的黨員之一,作為李大釗的學生和助手,早在1920年就在北京參加了黨的早期組織。踏上革命道路后,鄧中夏在北京郊區(qū)的長辛店開辦勞動補習學校,向鐵路工人積極宣傳革命真理,喚起勞苦大眾投身革命事業(yè)的勇氣?!都t色的風暴》的內(nèi)容就取材于這段黨史史實,“作者是有意識地依據(jù)鄧中夏同志的真實事跡來加以塑造的”。 1953年起,因《誰是最可愛的人》等作品享譽全國的魏巍開始從事專業(yè)文學創(chuàng)作。1953年10月至1954年4月,魏巍來到北京長辛店機車車輛修理工廠掛職鍛煉和體驗生活,結識了此前在該廠體驗生活的文藝工作者錢小惠。 錢小惠是著名江蘇籍作家阿英(錢杏邨)之子,此前也從事過多年的專業(yè)文藝創(chuàng)作。二人在長辛店結識后,被歷史上鄧中夏在這里發(fā)動工人群眾投身革命事業(yè)的史實而感動,商討攜手創(chuàng)作這個題材的長篇作品。至1955年春,魏巍和錢小惠完成了小說初稿。其后至1956年底,稿件又廣泛地征求意見和修改潤色。 兩位作者“共同的兒子” 完成定稿后,《紅色的風暴》先在《解放軍文藝》1956年第1至3期上連載,隨后在1956年7月被工人出版社出版。這是雨花英烈題材在紅色文學領域最早的長篇印記。 該書的“內(nèi)容提要”里指出這部小說“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到‘二七’大罷工為時代背景”。開篇的“人物表”中介紹的主人公“鐘夏”身份是“青年革命家,北方初期工人運動的啟蒙者”。27歲“鐘夏”就是雨花英烈鄧中夏名字的諧音,是以雨花英烈鄧中夏為原型而塑造的人物。鄧中夏1894年生,27歲時恰好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1921年??梢?,這本書就是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1921年為時代背景。 《紅色的風暴》一書以文學的筆觸在多線結構之中著重塑造、刻畫了核心人物鐘夏。小說內(nèi)容場景變化較大,人物形象眾多。而作者發(fā)揮出眾的文學才華與功力,在跌宕起伏、錯綜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里細致入微地展開情節(jié)敘述,將諸多斗爭故事娓娓道來。并且,用明快的敘事節(jié)奏,生動地描寫了這位青年革命者從大學生成長為工人運動領導者的轉變。 書中描寫了鐘夏堅決拒絕父親為他鉆營的北洋政府要職,融入工人后開辦勞動補習學校,在長辛店建立了工會等故事,都是鄧中夏革命生涯里實際發(fā)生過的細節(jié)。這些來自史實細節(jié)的文學描寫,從各個角度賦予了主人公鐘夏以藝術生命,讓這位在小說之中被塑造的雨花英烈人物被賦予來自真實的藝術魅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上,鄧中夏當時是作為李大釗革命事業(yè)的助手和戰(zhàn)友而來到長辛店工作的?!都t色的風暴》書中也專門以文學描寫展現(xiàn)了鄧中夏(鐘夏)和李大釗的師生情、戰(zhàn)友情。例如描述鐘夏在北京郊區(qū)的長辛店向工人群眾宣傳遇到困難時,當晚,他“腦海里閃著李大釗的面影”給“大釗我?guī)煛睂懶欧Q“不怕失敗一百次,甚至一千次”。這樣的文學表現(xiàn)手法,讓讀者被先烈們真摯的感情所觸動。 《紅色的風暴》是魏巍創(chuàng)作歷程里第一部達到長篇篇幅而獨立成書的小說。因此,他對凝結了心血的作品尤為珍視。在修改過程中,魏巍曾經(jīng)表示這部書稿是他和錢小惠“共同的兒子”。 作者轉入長篇傳記創(chuàng)作 就在《紅色的風暴》初稿完成的1955年春,鄧中夏烈士的夫人夏明也在推動鄧中夏長篇傳記的編寫工作。筆者近日在湖南省圖書館查詢到夏明給館里的信件,開頭第一句就明確記載“我們于1955年春開始準備編寫鄧中夏同志的傳記”。 魏巍和錢小惠也因編寫展現(xiàn)鄧中夏事跡的長篇小說《紅色的風暴》而得以認識夏明。錢小惠回憶是在創(chuàng)作的“采訪中”,他們二人“認識了鄧中夏烈士的夫人夏明同志”。1961年,在五年前曾以長篇小說的形式描寫鄧中夏在工人運動中事跡的魏巍和錢小惠,又接受夏明的重托而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傳記文學《鄧中夏傳》。隨后,他們二人曾隨夏明前往武漢、南京、上海、廣州等地,先后訪問100多名歷史親歷者,為撰寫《鄧中夏傳》努力收集素材。 在這一過程之中,魏巍和錢小惠對鄧中夏的人物刻畫,不僅實現(xiàn)了從小說到傳記的轉變,也實現(xiàn)了從特定時期到完整生平的飛躍。他們二人歷經(jīng)十余年的辛勤創(chuàng)作而寫成的、有較高紀實文學價值的《鄧中夏傳》,從鄧中夏年幼時的成長寫起,一直寫到鄧中夏壯烈犧牲于南京雨花臺。 該書最終于1981年被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雨花英烈群體人物之中第一部問世的長篇傳記。在如今已經(jīng)有上百位雨花英烈人物的長篇傳記出版之際回首過往,《鄧中夏傳》具有填補空白的開創(chuàng)意義。 兩部作品一脈相承 《鄧中夏傳》以濃厚的文學筆觸撰寫了雨花英烈鄧中夏的一生,在文字風格上明顯延續(xù)了《紅色的風暴》的創(chuàng)作風格。這部傳記文學沒有局限于平鋪直敘的概述,而是以藝術化的細節(jié)描寫手法展現(xiàn)了鄧中夏波瀾壯闊的一生。 兩部作品都寫到了鄧中夏在長辛店的革命經(jīng)歷,因此也有共同的內(nèi)容。例如,《紅色的風暴》里,鐘夏鼓勵工人們要團結奮斗時說:“五個人是只虎,十個人就是條龍,要有一百個人,那就是一座搬不倒、推不動的泰山。”這段話就是根據(jù)鄧中夏1921年初在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給工人授課時的原話改編的?!多囍邢膫鳌访枋鲞@一時期就重新引用了原話:“五個人團結是只虎,十個人團結像條龍,一百人團結起來,就好比一座泰山,推也推不倒,搖也搖不動?!?/div> 先后問世的《紅色的風暴》和《鄧中夏傳》以一脈相承的視角,分別從小說和傳記的角度,宣傳雨花英烈鄧中夏的事跡。而長篇小說《紅色的風暴》的創(chuàng)作,是《鄧中夏傳》的重要創(chuàng)作緣起。這兩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長篇作品,也將會在雨花英烈紀念歷程的紅色視角里,永遠展現(xiàn)其光彩照人的文學價值和藝術魅力。 ?。ㄗ髡呦涤昊ㄅ_紅色文化研究院青年研究員,本文系南京市百名優(yōu)秀文化人才培養(yǎng)資助項目《雨花英烈鄧中夏在中共建黨時期的革命活動和貢獻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