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甘熙宅第的南京市民俗博物館歷時四個多月的施工布展后重新對外開放,展覽首先介紹了甘熙生平以及他所著的《白下瑣言》。甘熙是晚清南京著名金石家、藏書家,被列入《江蘇文庫》中的《江蘇歷代文化名人傳》,《白下瑣言》也被收錄入《江蘇文庫》,這是一部記錄南京掌故的筆記,在明清士大夫撰寫的南京雜憶中,是繼顧起元的《客座贅語》之后,另一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據(jù)《江蘇歷代文化名人傳》介紹,甘熙是江蘇江寧人(今南京),曾經(jīng)任知縣、戶部廣東司兼云南司主稿、記名知府等職務(wù)。一生博覽群書,懂天文,識地理,尤其精通風水之術(shù)。道光二十二年(1842),他在京城任郎中時,還奉詔為道光皇帝勘選安置靈柩的地宮。 “甘氏先祖甘茂、甘羅、甘寧、甘卓等都是歷代名人?!蹦暇┦分緦<医鸶晗蛴浾咧v述甘家歷史和甘熙宅第的由來:“清朝乾嘉年間,甘熙的祖父甘國棟因經(jīng)商致富,率甘家搬遷到南捕廳。甘國棟去世后,長子甘福(甘熙父親)修建宅第,后來經(jīng)過甘熙的續(xù)建擴建,成為左右兩組各五進的廣大宅院,這是南京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多進穿堂式晚清私人住宅,俗稱‘九十九間半’,成為南京的著名景觀?!?/span> 宅第內(nèi)最負盛名的為津逮樓,是由甘福仿寧波天一閣所建的藏書樓,藏有書畫十多萬卷。到甘熙主持時,藏書更為豐富,為當時的金陵之最?!啊栋紫卢嵮浴氛歉饰踅柚虼堑呢S富藏書,耗費四十年記錄和考證,遍訪南京的山川河流、園林街景及風土人情,才得以撰寫而出?!苯鸶暾f。 可惜津逮樓大量古籍珍本毀于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與清軍的戰(zhàn)爭中。“甘熙也在1853年去世,由于戰(zhàn)亂等原因,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白下瑣言》和最初版本并不一樣?!蹦暇煼洞髮W文物與博物館學系系主任王志高教授告訴記者,成書有一段曲折歷程。 《白下瑣言》本來有15卷,到了光緒十六年(1890),只剩下8卷,甘氏后人又從甘熙的《日下雜錄》中擇出26則,都是與金陵掌故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編為2卷,附在后面,總共10卷交付刊印。到了民國初年,刻板丟失了。非常幸運的是,甘熙侄孫甘鋐的文友陳榮在舊書肆中發(fā)現(xiàn)有人出售此書版片,甘鋐得知后幾經(jīng)輾轉(zhuǎn)收回了這些珍貴的版片,但仍缺失18頁之多。甘鋐請人補刻使之完整,終于在1926年復原其初,使得這部記錄南京地區(qū)史事雜識的筆記小說類著作再次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王志高介紹,《白下瑣言》是甘熙記錄的自己所見所聞所考的有關(guān)金陵風物舊事。體量雖然不大,但內(nèi)容涉及金陵山水城林、名人軼事、地理沿革、名勝古跡、經(jīng)濟百態(tài)、文化生活、風俗人情等方方面面,堪稱記錄晚清金陵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比如山水城林中講到南京的井:“城中人煙輻輳,食井不可勝計。漢西門側(cè)有四眼井,北門橋轉(zhuǎn)東有三眼井,進香河盡處有九眼井,紅紙廊轉(zhuǎn)北有三道高井,小英府后街有方井,顏料坊內(nèi)有鳳凰井,四象橋轉(zhuǎn)東有邀貴井,江寧縣署后有金沙井,皆以井著名?!睍羞€糾正了一些說法,比如清涼寺的井俗稱為胭脂井,不少人以為這是陳后主躲避隋兵的地方。甘熙指出清涼寺是南唐避暑宮,并不是南朝陳景陽宮的舊跡。 在經(jīng)濟百態(tài)中,《白下瑣言》記錄了各種經(jīng)商者。比如金陵制造折扇素有盛名,大多聚居在通濟門外。扇面使用杭連紙的謂之本面;用京元紙的謂之蘇面,比本面優(yōu)良。三山街綢緞廊一帶不下數(shù)十家,以張氏慶云館最為出名。 在文化生活方面,比如金陵的梨園角色首推慶余班。嘉慶間著名的有:凈面有王老虎,70多歲了,蒼顏皓發(fā),演《刀會北餞》等出,聲若洪鐘,震動堂宇。小生施二官《夜奔》一出,生平擅絕,史事爛熟,尤其令人稱異。 針對清代錢塘陳文述《秣陵集》中的不少考證錯誤,甘熙感慨:“可見古跡一門,土著人非經(jīng)考訂,猶失其真,況異鄉(xiāng)人乎?甚矣!修志乘者之宜慎選也!”王志高告訴記者,在《白下瑣言》中,甘熙對南京地區(qū)不少文物古跡進行了嚴謹?shù)目甲C,比如江寧小丹陽甘村出土的漢壺、南京地區(qū)古老的碑刻——江寧陸郎牛跡山西漢永光五年(前39年)碑刻、鼎新橋下掘地發(fā)現(xiàn)古代龍首形銅刀等,對于我們了解當時古跡的分布和保存狀況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總體而言,《白下瑣言》文筆精雅,考據(jù)詳實,可與明人周暉《金陵瑣事》、顧起元《客座贅語》相媲美,是研究南京歷史地理及人文社會的一部重要的資料書?!蓖踔靖哒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