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流萬古·文潤千年”南通市圖書館珍貴古籍書影展在館內對外展出。這一展覽是該館“2023年中華傳統(tǒng)曬書活動”的收官之作,圖文并茂地向讀者集中展示了館藏的一批珍貴古籍。 我國自古就有“曬書”的習俗,曬書是歷代保存典籍的重要方式之一。張謇先生1912年創(chuàng)辦南通圖書館時,也設有專門的“曝書臺”。如今,“曬書”的形式和含義都已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在古籍收藏與保護方面,相關部門通過曬經典、曬國寶、曬技藝、曬保護成果,讓更多的讀者接觸到“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館藏古籍。 今年曬書,探尋古籍中的“長河意識” 根據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整體部署,“2023年中華傳統(tǒng)曬書活動”從8月22日(農歷七夕)在全國各地啟動,今年的主題是“江流萬古·文潤千年”,以古籍為主要媒介,以本地區(qū)大江大河歷史文化遺產為重點內容展開。南通濱江臨海的獨特地理位置,產生了豐富多彩的江海文化、鹽運文化,南通市圖書館就此展開的曬書活動,引領讀者深入挖掘古籍中的“長河意識”。 南通市圖書館為此將以南通明清鹽運發(fā)展、近代的長江內河運輸業(yè)的古籍、資料為主要內容進行集中整理,展示出南通地區(qū)通過長江和運河,在經濟、文化上與外界的溝通歷程。這些成果通過專題書展等形式,與讀者進行了分享。 南通鹽業(yè)歷史悠久,鹽文化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江蘇境內最早開鑿的運鹽河由西漢時期吳王劉濞所開鑿,用以將江海平原一帶盛產的海鹽輸往各地。運鹽河為古代鹽船的主要水路通道,它是大運河的支流,南通也因此成為大運河文化的節(jié)點城市。透過在南通市圖書館所藏的古籍,可以尋找古代南通“煮海興利、穿渠通運”的清晰脈絡。 在南通市圖書館古籍部,記者看到了洋洋大觀的《兩淮鹽法志》。該志從明嘉靖年間就已編纂,清代曾五度修訂。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光緒版《兩淮鹽法志》,共64冊,堪稱集大成者。在書中,石港、金沙、余西、余東、呂四、栟茶、豐利、角斜等一大批通州鹽場的場圖精美呈現(xiàn),并配有“場圖說”,對其所處地理位置、地域范圍進行介紹。書中還有“煎鹽圖”等制鹽工藝的圖解,生動展示了海鹽的煎煮、曬制過程,稱得上是鹽業(yè)的百科全書。 在南通近代鹽業(yè)改革方面,著名實業(yè)家、教育家、慈善家張謇先生1910年在通州翰墨林書局出版的《張季子說鹽》曾一時風行。該書局于1903年出版的《淮鹽紀略》也是研究者關注的一部鹽業(yè)專著。 在南通近代水利事業(yè)方面,面對江河泛濫給國家和民眾帶來的災難,張謇先生以治水為己任,在長江、淮河、運河等流域治理方面殫精竭慮,為近代水利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不朽的貢獻,撰有《江淮水利調查筆記》《江北運河分年施工計劃書》《南通水利已辦工程及未來之計劃》等。在南通市圖書館整理的此類書籍資料中,《南通縣保坍會文牘輯要》《辛亥水利調查筆記》也彌足珍貴。 南通市圖書館古籍部主任楊麗介紹,在今年的曬書系列活動中,圖書館還與“邊走邊讀”活動結合起來,組織讀者去揚州圖書館和大運河博物館參觀交流,現(xiàn)場感受古籍中記載的大運河文化,了解南通運河文化與其之間的關聯(lián)。 “藏寶閣”中,如今“曬書”注重溫濕度 保存珍貴古籍的庫房之內是什么樣子的?日前,記者為了解今年曬書的成果,前往南通市圖書館古籍部探訪。 進入之前,工作人員細心提醒,要嚴格遵守館內的保護措施。為了讓古籍有一個最適宜的保存環(huán)境,庫房內溫度必須控制在16℃~26℃,濕度在45%~60%之間。關于“曬書”,如今已經不需要拿書去暴曬了,在一整套的保存措施中,除了控制溫度、濕度外,還需放置除蟲藥物,預防“書蟲”侵害。雖然“曬書”的方式變了,但對珍貴古籍的那份呵護之心始終如一。 在目前館藏年代較久遠的善本中,元大德饒州路刻本《隋書》的成書距今已有700多年。另一冊《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二十卷》也值得關注,該書為明朝仁孝皇后徐氏撰、明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坝^察這兩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元代和明代的刻書風格有明顯的差異,內府刻本是非常精美的,用紙、用料不惜工本,經歷600多年后書品還相當好。”楊麗介紹。 記者還看到,刊刻于明萬歷年間的《河防一覽》書頁上,有近代荷蘭水利工程師特萊克的中文藏書印。特萊克應張謇之聘投身江海水利事業(yè),為了深入了解中國的治水經驗,他注意收集中國水利古籍。特萊克在通逝世后,其親屬將《河防一覽》等珍貴古籍捐贈給了南通圖書館。 據悉,作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江蘇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目前,南通市圖書館藏有古籍16萬余冊,其中善本書3000多冊,入選《全國善本書總目》137部。從2007年至今,共有34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54部古籍入選《江蘇省珍貴古籍名錄》。 自2010年起,南通市圖書館在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及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部署下,開展了古籍普查、古籍相關文獻的整理再版、古籍整理研究、古籍宣傳推廣等一系列古籍保護工作。十多年來,通過古籍數(shù)字化項目,古籍影印出版和整理研究成果,對古籍進行再生性保護。近年來,完成了南通地方獨有的兩份民國報紙的數(shù)字化上網,影印出版有館藏珍貴地方文獻《州乘資》,編輯出版了《靜海樓藏珍貴古籍圖錄》。 “《靜海樓藏珍貴古籍圖錄》將已列入《中國古籍善本目錄》和《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拍攝書影、整理成冊。這本圖錄的出版是南通市圖書館開展古籍普查工作的成果,為廣大古籍愛好者提供了鑒賞和研究的資料,彰顯了南通文化深厚的底蘊?!睏铥愓f。 近期,由南通市圖書館編撰的《江蘇省南通市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錄》已提交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正處于審核階段。該書的出版既是圖書館對館藏古籍的一次系統(tǒng)梳理,也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成果之一。 挖掘利用,激活館藏古籍生命力 走進南通市圖書館古籍閱覽室,幾名讀者正在通過電腦查閱資料。工作人員介紹:“館藏的古籍文獻,讀者只要有需要,我們都是提供對外閱覽的,而對于年代久遠的,則轉化成數(shù)字形式,讓讀者獲取更加方便?!?/div> 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級講師曹炳生經常前往南通市圖書館古籍部查閱資料,他的主要學術方向包括南通鹽墾史和張謇研究?!笆袌D書館關于江海文化、兩淮鹽業(yè)等方面的館藏非常豐富,通過直接查找一手資料,我收獲良多。”曹炳生近年來完成了《張謇墾牧手牒校注》《張謇癸卯東游日記校注》等專著,目前正在推進的有《通海墾牧公司十年之歷史》。 對于圖書館古籍資料的開發(fā)利用,曹炳生建議,還要加大數(shù)字化的力度。他還提到,張謇先生當年創(chuàng)建南通圖書館時,捐贈了大量珍貴圖書,其中不少書上有張謇親筆書寫的題跋。這些題跋大部分沒有收錄到《張謇全集》中,如果將其整理出來,也是張謇研究的又一項成果。 現(xiàn)就職于南通大學張謇研究院的劉佳,長期致力于張謇研究和近代教育史研究。近期,為了進一步研究和梳理張謇先生創(chuàng)辦地方學校的情況,她又一次走進圖書館古籍閱覽室尋找相關史料。劉佳說:“在市圖書館,各類史料儲藏量豐富,而且對讀者很友好,可以公開、開放地讓我們看到這些紙質文獻,查閱起來沒有障礙?!?/div> 南通市圖書館目前藏有各類家譜117種。不少讀者過來查閱家譜,認祖歸宗。有人根據館藏家譜進行續(xù)修,修好后再交由圖書館收藏。 為了讓更多讀者接受古籍的文化浸染,南通市圖書館以館藏古籍里的文字和版畫為素材,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并邀請廣大讀者共同參與制作,已推出了有瓦當拓印、創(chuàng)意剪紙、碑帖拓印、古籍書頁抄寫、線裝筆記本等一系列文創(chuàng)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