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書籍:《常州史稿》 作者:常州市地方志辦公室 出版單位:鳳凰出版社 “開吳之地,名士之邦”,常州自古以來享有“千載讀書地,東南名士城”之美譽。南宋詩人陸游曾贊嘆常州“儒風(fēng)蔚然,為東南冠”。北宋建中靖國元年,大文豪蘇軾在常州終老。他曾十余次到常州,其間兩次上表朝廷乞居常州并寫下“獨裴回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常州的城市靈魂在哪里?帶著這樣的思考,我翻閱了《常州史稿》古代卷,品讀了第二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常州“延陵季子”,從常州的“人文始祖”季札開始尋根溯源。 《常州史稿》古代卷 季札(約公元前576年—約公元前485年),姬姓,名札,因在四兄弟中排行第四,故稱季,世稱公子札、吳季子、季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文藝評論家,春秋吳文化的杰出代表。周靈王二十五年,季札受封于延陵,史稱“延陵季子”。 司馬遷《史記·吳太伯世家》中曾記載:“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嗚呼,又何其閎覽博物君子也!”季子具有“崇文博學(xué)、品行高尚、忠義坦蕩、儒雅端莊”的君子人格,故而吳王壽夢有意傳位于他。季札的兄長們也都特別疼愛他,認(rèn)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繼承王位,所以都爭相擁戴他。而他認(rèn)為禮之大節(jié)不可亂,堅持不受王位,三讓王位并最終出走至舜過山下,躬耕于吳下里。這就是“三讓王位”的故事。 在周景王元年,季札曾代表吳國出使北方諸國。途經(jīng)徐國時,受到徐國國君的熱情款待。季札隨身攜帶的佩劍讓徐君十分傾慕,但這劍是吳國使臣的信物,于是季札心里承諾出使列國歸來,一定將寶劍贈予徐君。當(dāng)季札完成使命踏上歸途,卻得知徐君不久前已去世,季札仍信守諾言,將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松樹上。這就是“掛劍冢樹”的故事。 周敬王三十五年,季子已92歲高齡。楚國令尹子期復(fù)攻陳國,陳國本是弱小國家,而且外交乏術(shù),得不到他國的支持。唯有請德高望重的季札出面調(diào)停,才有轉(zhuǎn)危為安的可能。于是,陳湣公命使臣日夜兼程前往季札的居地,懇請他勸楚退兵。年邁的季札念及無辜的黎民百姓,接受陳國之請,不顧路途遙遠(yuǎn)啟程救陳。最終,楚國在季札的勸說下停止了對陳國的進(jìn)攻而退兵回國。這就是“大義救陳”的故事。 季札救陳歸來后不久就離世,孔子在聽到他去世的消息后悲痛萬分,懷著崇敬的心情寫下了“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以褒揚季札的品行,并尊稱季札為“延陵君子”。 “謙讓、誠信、仁義”,從季札“三次讓國、徐墓掛劍、大義救陳”的故事中,我深深感受到這三種人文精神已然融入了常州的城市靈魂。悠悠數(shù)千年,常州人不僅以季札的君子風(fēng)范為榮,更以實際行動傳承和續(xù)寫“首善之城”的美德故事。 2024年,恰逢季札誕辰2600年。推薦大家讀一讀《常州史稿》,這是一部城市史研究學(xué)術(shù)性史學(xué)專著,以歷史的常州為記述范圍,系統(tǒng)敘述了常州地區(qū)文明產(chǎn)生、演變、發(fā)展的歷史。整體編撰體例參照了中國傳統(tǒng)史書,采用與《上海通史》《蘇州通史》相近的編撰方式。讓我們從季札讀起,一起讀懂常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