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App
掃一掃閱讀

林光華:用莊子的智慧治愈焦慮
引力播
2024-07-06 22:44
引力播記者:姜鋒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人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焦慮和壓力。學業(yè)、就業(yè)、愛情、婚姻,似乎生活中處處都有難以解脫的困境。今天(7月6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光華攜其作品《放下心中的尺子》來到第十四屆江蘇書展,以輕松活潑的語言講述莊子的智慧,撫慰現代社會里焦慮的心。

林光華認為,人類從古至今面對的問題大多相似,道家哲學是回應現代性困擾最好的答案。如果為人父母者都可以做到“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也許就不會有那么多的原生家庭之痛?;ヂ摼W時代,人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別人的意見與看法中。如果每個人能做到“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可以抱定自己心中的標準尺度,做到“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就能做到現代人的“逍遙”。

林光華將人在世間需要處理的關系總結為三種。第一種是人和天的關系,即人們如何去效法自然,如何去尊重大自然,如何符合自然地去生活。第二種是人與人的關系,比如怎樣處理跟父母的關系、跟孩子的關系、跟朋友的關系、跟同事的關系。第三種是人和自己的關系,即如何安頓自己的內心。任何一種關系的失衡,都會導致人自我的失衡。

在林光華看來,中國文化的特點之一就是很重視自我內心的安頓,注重天人關系的和諧。她特別強調了“俗我”“真我”和“覺我”的概念,分別代表了儒家、道家和佛家對于個體存在的不同理解。她表示,通過儒家的社會責任、道家的自然生活和佛家的覺悟智慧,人們可以找到安頓自我、保持真我和追求覺我的道路,從而達到完善的人格修行和獲得幸福。而道家哲學,特別是《莊子》中的思想,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超越物質追求,回歸內心平靜的生活方式,比如如何在現實世界中找到“材與不材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通過“無用之樂”來實現心靈的自由。

“莊子提出了如何安頓‘俗我’的方法,也提供了追求‘真我’的路徑。”林光華說,莊子講了“鯤化為鵬”的故事,就是要追求“真我”,不斷飛向更高遠的地方,達到理想的自由境界。鯤想要化為鵬、自由自在地飛,需要具備很多條件。條件之一就要抓住時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自己還要努力,怎么努力?“怒而飛”,怒是努力的意思;還需要自己轉化,要“化而為鳥”,魚是有局限的,只能在水里游,變成鳥就飛向天空了,它的世界就更大了。莊子的《齊物論》則通過齊是非、齊指物、齊美丑、齊物我、齊夢醒、齊生死達到了齊同萬物、道通為一的無分別心的“覺我”境界。

但是,俗我、真我、覺我之間是相互密切關聯的,不是簡單的對立或逐層上升的關系。林光華對“俗我、真我、覺我”的關系給出了四句概括:“俗中有真,真中有俗。俗過更真,真過入俗。俗中有覺,覺不離俗。三者圓融,人生幸福。”她認為,要真正放下內心的焦慮,就要“擔當俗我、保持真我、走向覺我”,這也正是儒釋道三家融合的最高境界。(蘇報融媒記者 姜鋒 實習生 王麗敏 吳真銘 文/攝/視頻)

責任編輯:鄒逸凡
暫無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