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集》(宋) 陸游 撰 明汲古閣刻本 《東坡艤舟亭圖》 (清) 錢維城 繪 萬歷《常州府志》 (明) 唐鶴征 撰 明萬歷刻本 大運河常州段溝通長江、太湖兩大水系,運河航道曾經(jīng)穿越常州的核心城區(qū),我們試圖從古籍中還原運河流過常州的朝和暮,觸摸最古老的“奔牛埭”,再現(xiàn)運河畔“篦梁燈火”的勝境,傾聽孟河鎮(zhèn)連綿數(shù)十里的搖櫓聲,尋訪蘇東坡“毗陵我里”的常州情緣。 奔牛埭,史書記載最早的運河埭壩 常州擁有開鑿年代較早的大運河河段,清《江南通志》卷十三《輿地志》記載:“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運河在府南。自望亭入無錫縣界,流經(jīng)郡治,西北抵奔牛鎮(zhèn),達于孟河行百七十余里。吳夫差所鑿?!边@就是后來的江南運河的雛形。 常州大運河 (視覺中國供圖) 奔牛埭等水利工程與運河常州段幾乎相伴相生。常州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王繼宗說,奔牛埭是目前史書記載最早的運河埭壩?!赌淆R書》卷二十九《全景文傳》中記載:“與沈攸之同載出都,到奔牛埭,于岸上息?!蓖趵^宗推斷,古人將用牛拉船過壩的壩稱為“牛埭”,“奔牛埭”古稱“犇牛埭”,很可能古代在這里使用牛群編組拉船過壩。 “鎮(zhèn)江至奔牛鎮(zhèn)這一段江南運河自開鑿起,便面臨地高水淺的問題,需設埭調(diào)節(jié)水源保證漕船通行?!苯K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常州分院院長曹雨平推斷,江南運河奔牛段的開鑿之時,便是奔牛筑埭之時,這是高地開運河不可或缺的水利工程。 常州一帶江潮來速去緩,運河中泥沙沉積,唐代朝廷在奔牛鎮(zhèn)西設立堰閘,《武陽合志》闡述了奔牛閘的重要性,“上苦水之不足,故置堰于呂城、奔牛,所以蓄其源也;下懼水之過泄,故于望亭置堰,所以節(jié)其去也?!彼挝鯇幠觊g,日本僧人成尋曾在日記中描述畜力牽引奔牛閘的情景:“左右各有轆轤五,以水牛十六頭,左右各六頭?!边@樣的機械設施和船閘在當時已屬先進。 南宋詩人陸游與奔牛閘也緣分不淺,初見奔牛閘,正當汛期,目之所及,“閘水湍激,有聲甚壯”。在《重修奔牛閘記》中,陸游將奔牛閘和瓜洲閘、京口閘、呂城閘并提,稱“此閘尤為國用所仰,淹速豐耗,天下休戚在焉”。奔牛閘設立后,往來船只不斷,形成了繁榮的商鎮(zhèn)。據(jù)《奔牛鎮(zhèn)志》記載,至清代中期,奔牛市鎮(zhèn)街道已具規(guī)模,全長1500米,店鋪鱗次櫛比,隔街相望,于江浙一帶頗負盛名。 從運河水系看,古城常州北臨長江,東瀕太湖,溝通長江、太湖兩大水系。很多古籍對大運河常州段“江湖匯秀”的特征有所記載,《重修文亨橋記》中提及“運河上游京口江潮,自西北建瓴而下,至城西南龍嘴,匯沙滆湖水,繞郡城東南入無錫界,中間橋梁六七處,惟‘文亨’雄杰為之冠?!倍^的“江湖匯秀處”,是位于常州城西的石龍嘴,太滆水系與長江水系在此交匯,形成了“百越舟東之會”的交通樞紐。 常州梳篦、孟河醫(yī)派,運河兩岸的文化遺產(chǎn) 清初,豆木錢典四業(yè)興起,木業(yè)一度成為四業(yè)之冠,據(jù)《常州市木材志》記載,早在乾隆初年常州就有木業(yè)的存在,到清嘉慶年間大盛,有司帖官牙(持有官家文書允許開業(yè))者就有56戶。清道光、光緒年間,隨著孟河、西運河的拓寬浚深,常州木業(yè)進入興盛時期。 “常州非木材主產(chǎn)區(qū),清代末年,江西、安徽的木筏順江而下,經(jīng)過運河至常州城西?!背V輬D書館古籍部專家朱雋說,常州木業(yè)發(fā)展之所以興旺,水質(zhì)是很大的原因,他解釋,常州城西運河水源來自長江,這種含沙而渾黃的水,利于木材的儲存養(yǎng)護,若是一般的清水,原木泡在里面反而容易發(fā)黑腐爛。 木業(yè)繁榮直接帶動了梳篦業(yè)的發(fā)展,常州梳篦業(yè)始于隋唐,在封建社會,梳篦難登大雅之堂,史籍記載極少。到了明清,梳篦交易日趨興旺,文獻中關(guān)于梳篦的記載漸多。明朝末年常州西郊八景中“文亨穿月,篦梁燈火”,把常州運河畔家家戶戶點燈籠制作梳篦的夜景,描繪得栩栩如生。乾隆年間的《常州賦》載:“削竹成篦,朝京門內(nèi)比戶皆為。”規(guī)模超過前代。據(jù)《武進工業(yè)調(diào)查錄》載:“自清康雍間,漕運盛行,梳、篦之銷流,漸馳聲于南北……業(yè)此者,全縣五十余家,皆集于西城內(nèi)外?!?/div> 常州梳篦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劉君蘇介紹,民國初年,梳篦技藝有所改進,“生漆膠合”的發(fā)明使其下水不脫,延長了使用壽命,在竹梁上刻花、燙花、嵌銀、上色等工藝使得梳篦向藝術(shù)性方向靠攏,漸漸形成了如今的73道工序。 作為入江重要通道和運河補充水道,“孟河”也是古籍中出現(xiàn)的高頻詞,《常州賦》記載,唐朝元和年間,“常州刺史孟簡,拓擴河莊老河瀆的河道至長江口岸?!泵虾诱嬲俺鋈Α痹谇宄泻笃冢再M伯雄、馬培之、巢崇山、巢渭芳、丁甘仁為代表的“孟河醫(yī)派”開創(chuàng)了“吳中名醫(yī)甲天下,孟河名醫(yī)冠吳中”的鼎盛時代。據(jù)《常州縣志》記載,孟河醫(yī)派鼎盛期,200余戶人家的孟河小鎮(zhèn),就有十幾家中藥鋪,“小小孟河鎮(zhèn)江船如織,求醫(yī)者絡繹不絕”“搖櫓之聲連綿數(shù)十里”。 毗陵我里,蘇東坡11次沿著運河來常州 在常州運河相關(guān)古籍中,蘇軾是繞不過去的人物。在他屢遭貶謫的40年官宦生涯中,曾11次順著運河來到常州,留下與常州有關(guān)的詩66首、詞10首、文103篇。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艤舟亭”,朱雋說,艤舟亭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宋神宗熙寧六年,潤州、常州遇旱災鬧饑荒,杭州通判蘇軾奉命往常州賑饑,除夕之夜,他為了不驚擾當?shù)毓倜瘢诖讼抵垡八?。蘇軾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中以“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描述了野宿的孤獨,以及運河畔殘燈相伴的慰藉?!盀榱思o念蘇軾,明代開新運河后,人們在東坡系舟的地方構(gòu)筑了文成壩,復建了艤舟亭,后來發(fā)展成東坡公園。”朱雋說。 古籍中記載了蘇軾和多位常州至交的情誼,《次韻蔣穎叔》中“豈敢便為雞黍約,玉堂金殿要論思”,記錄了瓊林宴上新科進士蘇軾與常州人蔣之奇一見如故。《宜興縣志》記載了當蘇軾身陷是非,“平生親故,莫敢與通”時,常州好友邵民瞻“獨與之游”,“晨夕周旋,不稍畏避”;《錢君倚哀詞》是蘇軾為好友錢公輔寫的悼詞,道出他“眷此邦之多君子”的感慨。 在常州蘇東坡研究學會會長趙世平看來,蘇軾和常州的緣分還在于,買田陽羨(今宜興市,當時屬常州府管轄)和終老常州。趙世平說,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收到了朝廷遷汝州的調(diào)令,他中途繞道到宜興縣,委托常州好友蔣公裕幫他在宜興置辦田產(chǎn),最后在宜興黃土村買了一處田莊,這件事被蘇軾記載在《與王定國四十九首》其十六中,“田在深山中,去市七十里,但便于親情蔣君勾當爾?!贝撕螅麅纱紊媳砥蚓映V荩俺加斜√镌诔V菀伺d縣,粗給饘粥;欲望圣慈,許于常州居住?!?/div> 然而,在常州短暫居住后,蘇軾又被遠貶惠州、儋州和海南,直至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才得大赦,蘇東坡決定北歸常州,他寫給章援的信里說道:“今且速歸毗陵,聊自息,此我里……”“毗陵我里”的意思是常州是我的故鄉(xiāng)?;爻V莺螅阱X世雄為其租的“孫氏館”住下,這就是后來的“藤花舊館”,也是蘇軾最后在常州的住址。后蘇軾不幸染上重病,在友人錢世雄和杭州徑山寺長老維琳的陪伴下,他在常州度過了人生的最后時光。 趙世平說,蘇東坡一生宦海沉浮,足跡遍布了10多個州縣,不是被委任做官,就是被貶謫,但是在常州買田定居,將這里作為人生的終點,是他自己的選擇。這一點,足以說明,常州對于蘇東坡來說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