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地區(qū)河網密布,氣候特征適合蛇的生長。數(shù)據(jù)顯示,江蘇地區(qū)的蛇多達30多種。千百年來,人們與蛇共生共存,演繹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讓我們翻開“江蘇文脈整理研究與傳播工程”出版的《江蘇文庫》,從歷代江蘇文獻中尋找和蛇有關的片段,走近蛇這一充滿神秘色彩的動物。 西漢時期,徐州人、淮南王劉安帶領文人門客創(chuàng)作了《淮南子》?!痘茨献印芬虼顺蔀椤敖K傳世經典名著”,被收入了《江蘇文庫·精華編》中?!痘茨献印び[冥訓》中記錄了一個“靈蛇銜珠”的典故:“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東漢學者高誘為這段話注解時寫道:“隋侯,漢東之國姬姓諸侯也。隋侯見大蛇傷斷,以藥傅之,后蛇于江中銜大珠以報之,因曰隋侯之珠,蓋明月珠也。”隋侯(或作“隨侯”)救了一條受傷的蛇。為了報恩,靈蛇從江中銜來珍珠,贈給隋侯。這個故事流傳很廣,東晉干寶在《搜神記》中加以演繹,形成一個動人的動物報恩故事。梁武帝蕭衍在《孝思賦》中也用了這個典故,寫出詩句“靈蛇銜珠以酬德,慈烏反哺以報親”。 《淮南子》中還記載了越人對蛇的喜愛:“越人得髯蛇以為上肴”,“髯蛇”就是長蛇,證明越人有以蛇為食的習慣。 東晉時期的句容人,醫(yī)學家、博物學家、道教學者葛洪著有《抱樸子·內篇》20卷,《外篇》50卷?!督K文庫》已出版了《抱樸子內篇校箋》和《抱樸子外篇校箋》。《抱樸子內篇·對俗卷》中寫到,有一種名為“蛇銜”的草藥可以治療外傷,有人看到,蛇受傷后,就用這種草藥為自己療傷,竟收奇效?!侗阕觾绕さ巧婢怼分袆t用較大篇幅為人們講述了躲避毒蛇的各種辦法,其中提到外出時隨身攜帶雄黃,蛇就不會接近。由此可見,人們從東晉時期就相信“蛇怕雄黃”,后來衍生出端午節(jié)喝雄黃酒,以避“五毒”的民俗。 說到雄黃酒,很多人都會想到《白蛇傳》的美麗傳說。白娘子就是在端午節(jié)這天誤喝了雄黃酒,現(xiàn)出白蛇原形,嚇煞許仙?!栋咨邆鳌穫髡f的一個重要源頭,能在《江蘇文庫》里找到,這就是明代小說家馮夢龍《警世通言》中的名篇《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充滿靈性的白蛇,化作美麗癡情的白娘子,愛上了凡人許仙,面對法海阻撓,演繹了一段凄美動人的愛情悲劇。 在明清江蘇人寫的大量通俗小說中,蛇也是一種重要動物,推動劇情發(fā)展。明代淮安人吳承恩的《西游記》、興化人施耐庵的《水滸傳》等均被收入《江蘇文庫·精華編》?!端疂G傳》第一回《張?zhí)鞄熎盱烈撸樘菊`走妖魔》中,洪太尉到龍虎山去請張?zhí)鞄煟扔龅揭恢幻突?,又遇到一條大蛇。書中對這條大蛇的描寫讀了令人生畏:“山邊竹藤里簌簌地響,搶出一條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來……但見‘昂首驚飆起,掣目電光生。動蕩則折峽倒岡,呼吸則吹云吐霧。鱗甲亂分千片玉,尾梢斜卷一堆銀’。”形象生動,令人身臨其境。蛇兇猛好斗,施耐庵筆下的梁山108條好漢中,有兩位就以“蛇”為綽號,分別是兩頭蛇解珍和白花蛇楊春。 神魔小說《西游記》中出現(xiàn)了不少蛇妖蛇精。七絕山的紅鱗大蟒“眼射曉星,鼻噴朝霧。密密牙排鋼劍,彎彎爪曲金鉤。頭戴一條肉角,好似千千塊瑪瑙攢成;身披一派紅鱗,卻就如萬萬片胭脂砌就”。不過,這蟒蛇妖看似體型龐大,卻外強中干,幾個回合下來,就被孫悟空鉆進肚中,用金箍棒頂出脊背戳死。 在江浙地區(qū),人們一直都有崇蛇的習俗。明清時代蘇州婁門外有“蛇王廟”?!督K文庫·史料編》收入清代文人錢思元的《吳門補乘》,書中寫道:“蛇王廟在婁門外,前殿塑蛇將軍,特假蛇耳,或相傳蛇王為方正學,正堪噴飯”,由這段記載可知,蛇王廟的前殿有“蛇將軍”的塑像。蘇州民間傳說,“蛇王”的原型是明代著名文學家、建文皇帝的忠臣方孝孺,但并沒有多少可信度。 清代文人顧祿的《清嘉錄》記載當時的蘇州民俗,收入了《江蘇文庫·精華編》,書中有一段和蛇王廟相關的有趣民俗:“四月十二日為蛇王生日,進香者駢集于婁門內之廟,焚香乞符,歸粘戶牖,能遠毒蛇?!碑敃r的蘇州人相信,農歷四月十二是蛇王生日,到蛇王廟虔誠祭拜,能遠離蛇禍。蘇州葑門外以捕青蛙為業(yè)的人更要來給蛇王燒香,請蛇王寬恕,因為捕蛙是從蛇口奪食。如今看來,清代蘇州人祭拜蛇王的民俗充滿著迷信成分,但這一民俗也反映了江南人對蛇心懷敬畏,對蛇感到神秘莫測,希望通過為蛇立廟,減少蛇對人類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