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獲悉,江蘇省政府網(wǎng)站于近日對外公布了第四批江蘇省珍貴古籍名錄。全省共有414部古籍入選,它們來自各地級市圖書館,年代跨越了五代、唐、宋、明、清。其中,無錫市圖書館共有78部古籍入選,在地級市中位居第一。這一榜單再次證明了無錫是名副其實的長三角古籍富礦。 實至名歸的古籍富礦 第四批省級珍貴古籍名錄中:南京圖書館入選187部,數(shù)量最多;無錫入選78部,排名第二; 南通入選28部,排第三;蘇州入選24部,排第四。截至目前,前四批省級珍貴古籍名錄中:南京圖書館共計780部,位居第一; 無錫市圖書館入選273部,仍居第二; 蘇州圖書館緊隨無錫之后,以247部位列第三;揚州第四,有209部。 古籍是人類文明的瑰寶,也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文化遺產(chǎn)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籍也是文物,根據(jù)其價值,同樣建立有國家、省級等不同級別的名錄。得益于無錫榮氏及社會各界的慷慨捐贈,無錫市圖書館是長三角地區(qū)的古籍富礦,其古籍館藏量在省內(nèi)地級市中長期位居第一。據(jù)統(tǒng)計,無錫市圖書館現(xiàn)有線裝書三十萬冊,其中古籍(即1912年以前的線裝書)十余萬冊,僅國家級珍貴古籍就有109部。 一部明代奏章有價值 此次無錫入選的古籍不僅數(shù)量多,質(zhì)量也高,不乏孤本。榮氏捐贈的《司農(nóng)奏草》就是其一,收錄了當時各地報過來的奏章,是研究明代經(jīng)濟的一手資料。這部書引起了南京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副主任周蓉的注意,認為很有價值。該書沒有序和跋,它的作者是誰?僅從書上不得而知。周蓉以前在明代的著錄上看到過這本書的記載,但從沒見過這本書什么樣。此次申報第四批省級珍貴古籍名錄時,她看到無錫上報的該書作者是趙世卿,覺得不一定準確,就讓無錫市圖書館去核查。周蓉和無錫市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主任朱剛仔細對照文獻,根據(jù)奏章年份排列認真梳理,加上其他文獻佐證,查明了作者應是明代的王國光而非趙世卿。 王國光跟趙世卿同為明代萬歷年間人士,也都做過戶部尚書,但任期有先后。這部書在當初就搞錯了作者的名字。據(jù)了解,王國光是山西人,先后任吳江、儀封兩縣知縣,官至正一品光祿大夫,曾任吏、戶、刑兩京四部尚書,是明朝杰出的改革家、政治家,是張居正推行改革的中堅力量。去年9月,“王國光與萬歷改革學術(shù)研討會”在王國光的老家山西陽城縣召開,“王國光研究會”成立。會上,專家介紹,《司農(nóng)奏草》是王國光在明萬歷前十年,擔任戶吏兩部尚書期間陳述政見、為國獻計獻策上疏的總匯,是研究明史及張居正變法史的重要文獻,學界也在尋找這部書。無錫市圖書館藏的《司農(nóng)奏草》是孤本,足見其價值。 無錫歷來珍視鄉(xiāng)邦文獻 北京圖書館(現(xiàn)國家圖書館)古籍部主任趙萬里生前是國內(nèi)最有名的文獻學家、版本學家,他也是國學大師王國維的學生。當初為給國家搜集珍貴古籍,趙萬里等人曾到民間藏書豐富的江浙、安徽、江西等南方地區(qū)調(diào)查圖書文物。他的《南行日記》一文,就記錄了1961年和1962年他南下訪書的歷程,其中還有他到無錫的記載。趙萬里提到,他于1962年2月25日來到無錫,先后去了無錫市圖書館和無錫市博物館參觀,對榮家捐獻的五萬多冊圖書中的稀見書給予了肯定。其中就提及了此次入選省級名錄的《司農(nóng)奏草》。他還參觀了顧憲成家書,明代膠山安鎮(zhèn)魚鱗冊等無錫鄉(xiāng)邦文獻,認為是很好的歷史資料。 無錫歷來珍視鄉(xiāng)邦文獻。此次入選省級名錄的78部古籍中,《瞻橋小志》 就是清代乾隆年間無錫鴻山地區(qū)的一部地方志,也是榮氏捐贈。出于古籍保護需要,目前無錫市圖書館藏珍貴古籍正在進行數(shù)字化工程,暫不開放查閱。鑒于此,為了更好地利用鄉(xiāng)邦文獻,無錫市圖書館對部分古籍進行了再版供讀者查閱,《瞻橋小志》就是其一。瞻橋原名磚橋,位于無錫東南隅,舊屬垂慶鄉(xiāng),近代屬泰伯市,現(xiàn)屬無錫新吳區(qū)鴻山街道梁鴻村。瞻橋的名字最早見于元代王仁甫的《無錫志》,既是古橋名,又是古村鎮(zhèn)名。這部書的編者王鑑根據(jù)友人之言認為“磚”字不雅,就取泰伯三讓、梁鴻五噫,瞻仰高風之意,改為了“瞻橋”,對于研究當?shù)氐涔屎蜌v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張月) |